幼兒園做自然教育有多難?| 幼兒園自然生態區角解決方案
“我也想做自然教育,該從哪里入手呢?”
“我沒有場地,可以做自然教育嗎?”
“我想在幼兒園做自然教育,怎么結合?”
“我有場地,怎么規劃才能和營銷、教學更好的結合?”
……
這是園長們常常會提的問題,做自然教育到底難嗎?
自然教育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,其實早在文藝復興時期,盧梭在著作《愛彌兒》中就提出過“消極教育”這一核心概念,主張兒童要自然而然地成長,成人減少干預,這和自然教育的核心理念高度一致。
后來蒙臺梭利深受盧梭影響,在蒙氏教育理念中,主張“以兒童為中心”、“成人減少干預”,并且主張在幼兒園中引入注入植物觀察、昆蟲觀察、種植、養殖,主張兒童進行充足戶外活動。至此,樸素的自然教育思想通過蒙臺梭利教育理念鋪展開來。


自然(森林)教育20世紀80年代起源于北歐丹麥,并在歐美迅速盛行起來?萍嫉進步、城市化進程的發展,給人們帶來了太多便利也有太多的問題,孩子被電子產品包圍,游戲和動畫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、持久力,孩子和自然萬物的鏈接被鋼筋水泥阻隔,可是孩子又多么需要感受真實的世界和變化,人們也逐漸意識到了自然教育對兒童的重要性。
一顆白菜從種子開始,經歷幾個月的時間向上長大、向下扎根,一條小魚從豆子大小長出美麗的鱗片,一只小雞破殼而出,生命緩慢變化、充滿力量,知識有趣而適當地貫穿其中,這比讓孩子上一堂化學公式課、學習加減算法,對孩子漫長的一生更加寶貴。
所以2008年,博苑在北京建成了第一座小農場,并開始了自然教育的探索與實踐。自此,“自然”便一直貫穿在博苑的設計與教學中。2018年,溪谷森林品牌成立,并開始系統輸出營地規劃、自然教育等的解決方案。
在剛剛結束的第57期園長論壇中,溪谷森林向幼兒園提供的自然生態系統——魚菜共生、物聯網、人工智能外墻生態系統首次亮相,向幼兒園提供自然生態環境創設、生態系統、配套課程解決方案。
方案一
魚菜共生+戶外水系+立體智能外墻
“魚菜共生”是把水產養殖與種植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,達到科學的協同共生,從而實現“養魚不換水、種菜不施肥”。小童人工智能外墻充分利用垂直墻面空間,與魚菜共生共同構建一個以生態和自然教育為基礎的STEAM教學墻。
戶外規劃水系能夠讓幼兒園場地豐富、有趣又有靈氣,所以戶外水系是很多投資人和園長的規劃選擇,那么水系如何能夠更好地利用?魚菜共生結合物理過濾、生物降解、虹吸、潮汐等科學原理,動物學、植物學等生物學原理、生態與環境保護等環境科學概念融入其中,讓孩子在趣味學習知識的同時,參與、見證生命的成長、變化。
魚菜共生系統配有專門的課程方案,教師可以根據課程方案實施課程,也可以根據教學目標與園本課程結合,也可以開展親子體驗課、觀摩課,將戶外水系打造成豐富多元的教學空間。
“魚池為什么清澈見底不需要換水?”、“系統里的菜為什么長得比土培好?”、“水如何循環的?”“過濾是怎么發生的?”都可以在系統寫配套課程中找到答案。
兒童通過“博苑編程”App,控制智能外墻水溫、循環等,讓孩子在2-6歲成長過程中,通過這組系統,擴展從生物——生態——機械———自動控制——物聯網——少兒編程的系統知識面。
“雙十二”系統優惠
微信掃碼咨詢溪谷觀察員
方案二
魚菜共生+室內動植物生態區角+物聯網編程
室內魚菜共生系統應用場景廣泛,可以在走廊中多組并放,打造幼兒園生態長廊;也可以放在接待大廳等公共區域,營造園所生態自然感。室內魚菜共生同樣是閉環生態系統,孩子可以認養一棵菜、認養一條魚,與此同時系統可以選配鏈接物聯網編程系統——智能澆花系統,實現遠程澆水,即便在節假日、周末,也可以和幼兒園產生美好的牽絆。
室內魚菜共生系統同樣配備課程方案,教師可直接使用。
“雙十二”系統優惠
微信掃碼咨詢溪谷觀察員
方案三
桌面版魚菜共生+物聯網編程
桌面魚菜共生系統可放置在教室、接待廳桌面等,同時親子家庭可以DIY完成魚菜共生搭建并接入智能澆花物聯網系統,真正做到寓教于樂。
“雙十二”系統優惠
微信掃碼咨詢溪谷觀察員
將自然教育作為特色課程引入幼兒園其實并不難,如果想要全面、系統了解溪谷森林加盟、設計規劃、課程系統,一同探討自然教育,歡迎詳詢!
了解溪谷森林自然教育加盟
掃碼咨詢胡老師